“小伙子盛谷策略,你还记得我吗?”
当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我面前时,我手里的简历差点掉在地上。十年前在332路公交车上的那一幕,如电影回放般闪过脑海。那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,一个简单的让座,会在十年后以这样的方式回到我身边。
此刻,我正坐在中关村最豪华的写字楼里,参加一场可能改变我命运的面试。而这个突然出现的老人,胸前挂着“董事长”的铭牌。
1
我叫王建军,1992年刚满22岁,是河南南阳一个小村庄走出来的穷学生。
爷爷是村里的老中医,虽然没读过什么书,但一辈子给乡亲们看病从不收钱。“做人要有良心,帮人就是帮自己。”这是爷爷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父亲在县城的纺织厂上班,母亲种地,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。家里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,但他们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大学。
展开剩余93%“建军啊,咱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,你是唯一的希望。”父亲说这话时,眼里闪着泪光。
我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,全村人都来祝贺,村长还放了鞭炮。那一刻,我暗下决心,一定要出人头地,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。
1992年的北京,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。我拎着破旧的蛇皮袋,在北京站下了火车。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高楼大厦,心里既兴奋又紧张。
学校分配的宿舍在六楼,八个人挤一间。我的床位在角落,行李就那么一个包。室友们大多来自大城市,穿着时髦,说话也洋气。
“哎,这位老乡,你是哪个省的?”一个北京同学问我。
“河南的。”我老实回答。
“哦,河南人啊。”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。
我没有多说什么,默默整理自己的东西。
大学生活开始了,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,晚上十二点才睡。图书馆、教室、宿舍,三点一线。别的同学周末会去王府井、西单逛街,我就在宿舍看书或者打工。
为了减轻家里负担,我在学校食堂找了份洗碗的活,每个月盛谷策略能挣50块钱。虽然辛苦,但我觉得很充实。
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周六下午,我刚从食堂打工回来,准备去图书馆。在学校门口等332路公交车时,雨越下越大。
车来了,人很多,我好不容易挤上去。车里闷热潮湿,到处都是汗味和雨水的味道。我站在车厢中间,手抓着扶手,身体随着车的摇摆而晃动。
就在这时,一个大爷颤颤巍巍地上了车。他大概五十多岁,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,手里拎着一个破旧的公文包,雨水还在衣服上滴答。
老人上车后,环顾四周,显然在找座位。但车上人满为患,都是年轻人,没人主动让座。
我看着老人站不稳的样子,心里一阵难受。想起了家里的爷爷,他也是这个年纪,走路都要人搀扶。
没有犹豫,我立刻站起来,“大爷,您坐这儿吧。”
老人愣了一下,看看我,又看看座位,有些不好意思,“小伙子,你也站了很久了吧?”
“没事儿,我年轻,站着没关系。”我坚持让他坐下。
老人感激地笑了,“谢谢你,孩子。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。”
“应该的,您坐。”我扶着他坐下。
车继续前行,我站在老人旁边。他和蔼地和我聊天,问我是哪个学校的,学什么专业。我一一回答,感觉这个老人很亲切,像自己的爷爷一样。
“计算机啊,好专业,以后大有前途。”老人点点头,“我年轻时也搞过技术,现在老了,跟不上时代了。”
几站路后,老人要下车了。临走时,他拍拍我的肩膀,“孩子,你心善,以后一定会有好报的。”
我笑笑,没当回事。在我看来,让座只是件小事,任何有良心的人都会这么做。
车门关上,老人的身影消失在雨雾中。我继续站着,直到终点站。
那时的我绝对想不到,这一面之缘会在十年后改变我的人生轨迹。
2
大学四年过得很快,我基本上都在学习和打工中度过。
除了食堂洗碗,我还做过发传单、当家教、搬货物,只要能挣钱的活我都干。同学们叫我“拼命三郎”,但我不在乎,我知道自己的处境。
每个月,我都会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寄回家。母亲的信总是报喜不报忧,但我知道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。
大四那年,奶奶病重,需要做手术。手术费要两万块,对我们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。
父亲在电话里哭了,“建军,爸爸没用,连你奶奶的病都治不起。”
我心如刀绞,恨不得立刻飞回家。但我一个穷学生,能有什么办法?
最后,是爷爷卖掉了家里唯一的老宅,凑够了手术费。奶奶得救了,但我们家彻底破产了。
“不要紧,只要人在,什么都能重新开始。”爷爷安慰我说。
1996年毕业时,正赶上国企改革,很多单位不招人。我的成绩不错,但家里没关系,投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。
最后,我在一家小软件公司找到了工作,月薪800块。虽然不多,但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。
公司在海淀区的一栋老楼里,条件简陋,但我很珍惜这个机会。我什么都学,什么都做,老板看我勤快,慢慢开始重用我。
三年后,我跳槽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,薪水涨到了2000块。我终于可以每月给家里寄500块钱了。
2000年,互联网热潮来了。我所在的公司也开始做网站开发,我被调到了项目组,负责技术支持。
那段时间特别忙,经常加班到深夜。但我充满斗志,觉得互联网就是未来,我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。
可是好景不长,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,很多公司倒闭,我们公司也不例外。老板跑路了,我们连工资都没拿到。
失业了,30岁的我又回到了起点。
房租、生活费、家里的开销,压得我喘不过气来。我重新开始找工作,但市场不景气,很多公司都在裁员。
为了生存,我什么工作都干过:送过快递、做过保安、在小餐馆刷过盘子。那段日子特别黑暗,我甚至怀疑过自己的选择。
2002年春节,我没钱回家,一个人在北京过年。大年三十晚上,我坐在出租屋里,看着窗外的烟花,想起了家里的温暖,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。
“建军,你不能这样下去。”我对自己说,“你还年轻,一切都还来得及。”
第二天,我重新整理了简历,决定再试一次。
3
2002年,我找到了一份在中关村软件园的工作,一家小公司,做企业管理软件。
这家公司叫“志诚科技”,老板是个40多岁的技术狂人,对产品要求极高。我负责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,月薪1500。
虽然钱不多,但我很用心。每次客户有问题,我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不管多远多晚。
有一次,一个客户的系统出了故障,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经营。那是个周六的深夜,我接到电话后,立刻打车赶过去。
在客户公司待了一整夜,终于把问题解决了。客户经理很感动,说从来没见过这么负责任的技术员。
慢慢地,我在这个圈子里有了口碑。很多客户都点名要我来服务,老板也开始器重我。
2004年,公司业务扩大,我被提升为技术部经理,月薪涨到了3000。我终于可以在北京租个像样的房子了。
就在我以为生活终于走上正轨时,2005年初,老板告诉我们一个消息:公司要被收购了。
收购方是一家大型科技集团,据说实力雄厚。老板说这是个好机会,能让我们的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平台。
但我心里很忐忑。在小公司,我是技术骨干,老板器重我。但到了大公司,我算什么?
果然,收购完成后,新来的管理层对我们这些“原住民”并不友好。他们带来了自己的团队,我们的地位一落千丈。
新的技术总监是个海归,看不起我们这些“土鳖”。在一次会议上,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:“你们这些人技术落后,思维僵化,应该被淘汰了。”
我气得发抖,但又不敢反驳。毕竟人家是领导,而我只是个小小的部门经理。
接下来几个月,我的处境越来越难。新领导处处刁难我,把我负责的重要项目都交给了他的亲信。我从技术骨干变成了边缘人物。
2005年底,我主动提出了辞职。
“王建军,你考虑清楚了吗?现在工作不好找啊。”人事经理劝我。
“想清楚了。”我坚定地说,“有些东西比工作更重要。”
辞职后盛谷策略,我又开始了漫长的求职路。这次比上次还要艰难,因为我已经35岁了,在IT行业算是大龄了。
很多公司一听我的年龄,直接就拒绝了。有的公司愿意要我,但开出的薪水还不如刚毕业时。
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。也许我应该忍气吞声,至少还有份稳定的工作。
就在我最迷茫的时候,朋友介绍我去一家大型科技集团面试。这家公司在行业内很有名,如果能进去,前途无量。
面试安排在中关村最豪华的写字楼里,我穿上仅有的一套正装,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去了。
4
那是2006年3月的一个下午,春寒料峭。
我提前半小时到了那栋写字楼,在一楼大厅里等候。看着来来往往的西装革履的白领,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。
这家公司叫“华诚科技集团”,是国内最大的软件服务商之一。能在这里工作,是无数IT人的梦想。
面试官是技术总监,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,说话很干练。他看了我的简历,问了很多专业问题,我都对答如流。
“王先生,你的技术水平不错,但我们这里竞争很激烈,你确定能适应吗?”他问。
“我相信自己能胜任。”我说,“我不怕吃苦,也不怕挑战。”
“好,那你先回去等消息吧。一周内会有结果。”
面试结束后,我心情复杂。感觉表现还不错,但也不敢太乐观。
就在我准备离开时,前台小姐叫住了我,“王先生,董事长想见您。”
“董事长?”我愣住了,“是不是搞错了?”
“没错,请跟我来。”
我跟着她走向电梯,心里七上八下。董事长为什么要见我?难道是要直接拒绝我?
电梯在顶层停下,眼前是一扇巨大的橡木门,上面写着“董事长办公室”。
门开了,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面前。
那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,穿着深蓝色的西装,胸前挂着“董事长”的铭牌。尽管十四年过去了,尽管他从一个普通老人变成了成功的企业家,但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。
就是14年前,在332路公交车上,我给他让座的那个老大爷!
“小伙子,你还记得我吗?”老人笑着问我。
我的大脑一片空白,简历差点从手里掉下来。
“您...您是...”我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。
“1992年,332路公交车,一个雨天。”老人慢慢说道,“一个年轻人给我让了座。”
“天哪!真的是您!”我激动得声音都变了,“您怎么会...”
“怎么会是董事长?”老人笑了,“坐下,我们慢慢聊。”
我坐在他对面,还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。
“其实,那次在公交车上,我刚从医院检查回来。”老人开始讲述,“医生告诉我得了心脏病,可能活不了多久。我心情很糟糕,对生活失去了信心。”
“但是你的善举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。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都能对我这样好,这个世界还是有温暖的。”
“我回家后就开始积极治疗,同时重新投入到事业中。我本来是搞技术出身的,90年代下海创业,经历了很多挫折。但那次让座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勇气。”
老人的话让我目瞪口呆。原来,我的一个小善举,竟然影响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。
“这些年来,我一直在找你。”老人继续说,“但当时没留联系方式,又不知道你的姓名。今天看到你的简历,又听说你是92年北理工毕业的,我就猜是不是你。”
“刚才面试时,我在监控室里看到了你。尽管十四年过去了,但我还是认出了你。”
我眼圈红了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“孩子,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?”老人关切地问。
我简单地讲了自己的经历,包括家庭困难、工作挫折、求职艰辛。老人认真地听着,时不时点头。
“你很不容易。”老人说,“但我看得出来,你还是那个善良的孩子。”
“董事长,我...”
“别叫董事长了,叫我李伯吧。”老人和蔼地说,“从今天起,你就是我们公司技术副总监。年薪20万。”
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技术副总监?年薪20万?这简直像做梦一样!
“李伯,这...这太突然了。我怕我能力不够...”
“能力可以培养,但人品是天生的。”老人坚定地说,“我相信14年前那个给我让座的年轻人,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。”
5
就这样,我成了华诚科技集团的技术副总监。
第一个月,我战战兢兢,生怕出错。但李伯(我私下里这样叫他)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信任。
他安排我跟着技术总监学习,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。同时,他还让我参与一些重要项目的决策,让我快速成长。
刚开始,很多同事对我有意见。毕竟我是空降过来的,而且直接就是副总监。有人背后议论,说我是走后门的。
我没有解释,只是更加努力地工作。每天第一个到公司,最后一个离开。有什么技术难题,我都冲在最前面。
慢慢地,大家开始认可我的能力。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花瓶,而是真正有水平的技术专家。
三个月后,公司接到一个大项目:为某大型银行开发核心业务系统。这个项目技术难度很高,工期很紧,稍有不慎就会失败。
李伯把这个项目交给了我负责。
“建军,这是个难得的机会,也是个巨大的挑战。”他对我说,“我相信你能做好。”
我组建了一个20人的技术团队,夜以继日地开发。那段时间,我们几乎住在公司里,累了就在办公室打个盹,饿了就叫外卖。
项目进行到一半时,出现了技术瓶颈。系统运行速度太慢,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。团队成员都很焦虑,有人提出要重新设计架构。
但重新设计意味着前功尽弃,工期肯定来不及。我压力巨大,几天几夜没合眼。
就在我最绝望的时候,我想起了爷爷的话:“遇到困难不要慌,静下心来想办法。”
我重新分析了系统架构,发现问题出在数据库优化上。经过连续48小时的奋战,我找到了解决方案,系统性能提升了300%。
项目如期完成,银行方面非常满意。这个项目为公司带来了1000万的利润,也确立了我在公司的地位。
年底的时候,李伯给我发了50万的奖金。那一刻,我想起了家里的父母,想起了卖掉老宅的爷爷,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。
“李伯,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。”我哽咽地说。
“是你自己争气。”李伯拍拍我的肩膀,“记住,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。”
2007年,我被正式提升为技术总监。公司业务蒸蒸日上,我的年薪也涨到了50万。
我在北京买了房子,把父母接到了身边。看到他们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,我觉得这些年的奋斗都值了。
2008年,公司准备上市。李伯让我担任首席技术官,并给了我3%的股份。
“这是你应得的。”他说,“当年你给我的不只是一个座位,而是对生活的希望。现在,我把这份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。”
公司成功上市后,我的身价超过了千万。但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,没有忘记那个在公交车上让座的年轻人。
我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,专门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。每年,我都会回到家乡,看望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
十年后的今天,华诚科技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,我也成了业内知名的技术专家。
但我最骄傲的,不是这些成就,而是14年前在公交车上的那次让座。
那一刻的善举,不仅改变了李伯的人生,也改变了我的命运。它让我明白,善良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。
前几天,我在公交车上又遇到了一个需要让座的老人。我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,心里想着:也许,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。
因为我始终相信,善良的人盛谷策略,运气不会太差。
发布于:河南省金牛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